许多根类中药材在进行切制前要进行润制,其目的是使中药材软化,以便于切制成片或段。但润制掌握不好,容易伤水或润不透,伤水意味着药材中的有效成份会丢失,润不透则达过不到便于切制的目的,因而在中药饮片的GMP标准中明确要求,中药材,中药饮片的润制要达到“药透水尽”的效果,润后的中药材要防止污染。“药透水尽”是中药饮片润制过程的核心质量控制点。下面介绍以润药池为药材润制设备的的操作方法与质量控制方法:
1.检查中药材润药池或润药设备是否处于清洁完好状态。
2.装料:先将洗净的中药材装入浸润池内,摊平,适当压实。
3.向池内药材喷入适量的水,便全部中药材湿润。
4.盖上盖子或用塑料布遮盖。
5. 30分钟后打开盖,若池底无积水,喷入相当于中药材重量10%的水,加盖盖严,2小时后打开盖,检查药材,若无硬心,说明药材已润透;检查润药池底,若无积水,说明用水量适当;若有硬心,池底也无水,说明水量不够,喷入最多不超过药材自身重约2%的水,再加盖润30—60分钟,直到药透水尽为止。若检查中药材无硬心,已润透,但池底有积水,说明用水量过量,在下次润药时应适当减少用水的量。经过这样的反复摸索,找到每一种药材的适宜的用水量和润制时间—这就是药材润制的验证过程。药透水尽是最佳的润制效果,此时可将药材取出。若检查药材有硬心(手捏法:软化后以手捏粗的一端,感觉其较柔软为宜),取出药材。此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防止药材接触地面。
6.润制的过程是反复观察,反复喷水的过程,反复喷水是为了实现药透水尽,如果一次性加水过多,可能出现药透水不尽的情况即伤水,后者将损害药效。如何判断药材是否润透,多采用如下表的方法:

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
序号 | 检查方法名称 | 适用中药材 | 检查方法与合格标准 |
1 | 弯曲法 | 适用于长条状药材 | 药材软化后握于手中,大拇指向外推,其余四指向内缩,以药材略弯曲,不易折断为合格,如白芍、山药、木通、木香等。 |
2 | 指掐法 | 适用于团块状药材 | 以手指甲能掐人软化后药材的表面为宜,如白术、白芷、天花粉、泽泻等。 |
3 | 穿刺法 | 适用于粗大块状药材 | 以铁扦能刺穿药材而无硬心感为宜,如大黄、虎杖等。 |
4 | 手捏法 | 适用于不规则的根与根茎类药材 | 适用于不规则的根与根茎类药材。软化后以手捏粗的一端,感觉其较柔软为宜,如当归、独活等;有些块根、果实、菌类药材,需润至手握无响声及无坚硬感,如黄芩、槟榔、延胡索、枳实、雷丸等。 |
7.生产结束
7.1.生产操作人员将产成品流转到下工序或暂存在中间站待用,
7.2.将中药材,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整理收集到垃圾站。
7.3.将被污染的润药池(浸润罐、浸润筐)、墙面、台面、地面、水池的污染物先清扫干净。然后用抹布、拖布等清洁用具擦至无异物即可。
7.4.将清洁用具在清洗间用水清理干净,放在清洁间自然干燥即可。
7.5.关闭电源,闭锁或接续下个批次、品种的生产。